MOUMOU TEA

专注好茶,品质生活!

茶叶知识

TEA KNOWLEDGE

陈少青:心中有诗情,瓷上蕴风景
来源: | 作者:qinziciyi | 发布时间: 2015-04-29 | 704 次浏览 | 分享到:
  初见陈少青,不自觉的脑海里便蹦出一个词:云淡风雅,清心可人!细腻白皙的肤质,舒服耐看的五官,秾纤合度的身段;一身的棉麻服饰,脖子上一长串黄玛瑙似的坠链,一双平底简约的皮质单鞋,都衬得她的文艺范的气息愈发浓厚;一头黑丝随意地用发饰夹在脑后,自然地流露出她不喜张扬、不爱打扮,颇有些随性而行的自然调子。和她相处,更觉她像是我们读书时代的某位谦和、彬彬有礼的老师甚至是个随和的知己。这位青瓷大师,好像真的与众不同……


  觉得幸福的,便用心守候

  陈少青的父母是原龙泉青瓷厂的老职工,打小她就在龙泉青瓷厂的烟囱下面穿梭,于制作青瓷的各道工序之间玩耍,为一块块泥巴最终嬗变成一件件精美的青瓷成品而惊喜。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懵懂的少女,怀揣着与生俱来对青瓷的那一股迷恋,于1987年高中毕业后,参加了由龙泉工业局协办的“景德镇陶瓷美术培训班”,就这样,开始走上了她的青瓷艺术人生之路。

  学习归来后,陈少青被分配到原龙泉青瓷厂的设计室工作,在这儿的十年时间里,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青瓷的故事,也熟炼掌握了青瓷传统生产技艺以及整个烧制的过程,对青瓷的热爱和依赖与日俱增。可1997年龙泉青瓷厂破产,陈少青被迫下岗了。失业的阵痛并没有改变天性倔强的陈少青继续追寻青瓷艺术的梦想,她自信自己已然学有所成,困难一定是暂时的:“当初一起学习的20多个人,在当时的打击之后,有一段时间就剩我一个人还在坚持着从事青瓷行业,我就是想着既然一开始选择了这条路,无论多么困难,都要把它走下去!”为了维持生活、坚持梦想,陈少青开始主动找一些私营青瓷厂接活,做一些设计、模型制作等工作:“那一段时间真的很辛苦,几乎每天都忙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觉。常常是一天接了两三家厂的活来做。不过也就是这样的强度,让我学到了更多的技能,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制作起青瓷来,速度和技艺都越来越好了。在此期间还有幸拜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为师,他大气婉约的青瓷风格对我也是影响颇深。”

  就这样,凭着8年如一日对梦想的坚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着的陈少青终于觉得时机成熟了。2003年,她如愿创办了自己的“青子瓷艺工作室”:“终于可以开始按照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意愿研发作品了!青瓷多么美啊,能够从事这个行业,是老天对我的恩赐,我真的很幸福。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创新、发扬它。”



  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

  走进陈少青的作品陈列室,最大的感受是,这位大师的作品真多,难怪她被称为“高产艺人”,真真是实至名归:“我这儿东西太多了,很乱,不像很多大师的陈列间那样,摆得特别精致、漂亮!我好像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而且经常有新作品出来,实在摆不下,也来不及整理,就这样随便陈列了。”陈少青颇不好意思地说道。欣赏她的作品,釉中彩占了很大的比例。在传统的青瓷器型上、纯厚肥美的釉色中,几片飘零的枫叶、一片清韵的荷塘、几尾调皮的游鱼……中国画的细腻、灵动地跃然瓷上,与瓷身浑然一体,别具风情,超凡的艺术美感给观者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我算是最早开始做釉中彩的艺人吧。通过在素胎上釉后并喷上厚釉,在釉面上作画,再喷釉罩住,经过高温烧制后,画作会透过釉色显现出来而表面平整。由于作画时,因喷釉点形成的凹凸不平,作画难度较高,烧制时又会产生颜料晕染的种种问题(而有时候也正是这种晕染产生的肌理效果非常美妙,是一般纸上作画所无法达到的),如温度稍高了都会影响画面效果,常常一炉作品真正好的作品是非常难得的,而乐趣也就在这里!”

  除了釉中彩系列,陈少青的作品还有很多,都能从中窥出这位大师对艺术的孜孜不倦追求和对自我不断刷新的要求和挑战:常规的一个青瓷瓶,她要根据意境给它配上一只手捏的可爱的小老鼠或是一对憨态可掬的小水牛增添作品的情趣和感染力;创作青瓷瓶身上的金丝银线时,她也要打破常规,去挑战难度极高的斜行的流线或者是不规则的自然流线;即使是简单的一套茶具,她也不想安于传统,希望制作成有别于传统的、薄胎厚釉的、较为轻便的青瓷茶具,灯光一打,便如玉般通透。“像这样的薄胎厚釉的作品,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这么薄的胎,本身就要求具有非常要承受着那么厚的釉,还要经过1300多度的高温,最终能够得到的都是非常难得的精品。有时候我觉得,我就像这样一只正在被雕琢着的壶,力量不大,但是努力想要扛起更多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在一点点慢慢地趋于完善。”

  “我不想做和别人重复的东西。”是采访过程中陈少青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一次次在她的艺术道路上拒绝随波逐流。人人都觉得好的方向她保持尊重,但却非常用心去挖掘和体验青瓷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市场上最热门的产品她也不去追,即使接到订单,也会别出心裁、想方设法地做出些独特之处来:“我这个人很多方面都不优秀,不善于人际交往、不善言辞、不擅经营,但是我觉得勤奋和努力是弥补的最好方式。我是一个工作狂,一天不工作我心里都会发慌,觉得对上天的眷顾有所亏欠。但我的工作室产量也不大,因为所有作品我都希望亲力亲为去把它做到最好,每一件作品都能有它的特性,既使一个小杯也应该有它独一无二的生命,艺术是要多方面去追求的。”



  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

  或许你会觉得,陈少青对艺术如此无止境的追求太过自苦了。的确,到如今,陈少青的那栋3层小楼的居住房兼工作室还是租来的;工作室也只有一两个工人在帮工;平时,他们夫妻两个也都埋头于青瓷的制作中,连买衣服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因为种种原因,虽然作品倍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也是行内不多的被公认的实力派女青瓷艺术家,但她至今还是市级青瓷大师。但是陈少青对此却怡然自得:“我觉得要做好一件事情,精力不能散得太开。我不敢去开店,不敢多请工人,单子接多了,事业格局铺得大了,相应的我创作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减少。虽然从事青瓷事业已经快30年了,但我觉得我还处在一个创作的旺盛期,我想让这个时期延伸得长一点,我觉得这是对我喜爱的事业的一种负责。”

  陈少青也是幸运的,她从事着自己喜爱的青瓷事业,还把从小热爱的国画也结合到了青瓷里;她保持着随缘的态度,不刻意经营,作品却拥有了一批铁杆粉丝;因青瓷艺术之缘也结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有层次有学识的微信好友,甚至有一些海外的青瓷爱好者,更有不少同行经常交流探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未来。

  她还有一个一直默默支持、帮衬着一起创业的老公,有一个有独立性有主见的女儿,还养了几条品种不同但都可爱黏人的狗狗。在她的朋友圈里,她常常分享一些一家人一起去KTV唱歌、一家人一起遛狗这样的温馨场面。她还喜欢登山,热爱公益、乐善好施。

  陈少青相信缘分、信仰佛语、追求禅意人生,或许她需要的,只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自己心灵的宁静,以及平淡人生中那些小小的、温暖和满足感。对了,你可能还不知道,这位大师的左手一直都有着残疾,肘关节丧失活动功能,左手使不上大力。但是,不要感到诧异,她的艺术,从来没有残缺,而且未来,会更美好!